計畫名稱: 重要作物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 |
計畫主持人: 林鳳琪 |
共同計畫主持人: 李惠鈴;林立;曾敏南;陳怡如;曹麗玉;宋孟真;曾信光;蔡濰安;陳殿義;蔡依真;陳任芳;邱明賜;許育慈;沈原民;余志儒;廖君達;郝秀花;林秀橤;許飛霜;黃毓斌;余錦安;江正享;吳岱融;翁崧夏;蔡志濃;吳子淦;邱一中;張淳淳;楊秀珠;姚瑞禎;周建銘;鄧汀欽 |
計畫編號: 104農科-10.6.3-子-C1 |
計畫主管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計畫執行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 |
全程計畫年: 104 |
關鍵字: |
摘要: 一、重要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農試所):綜合運用天敵及誘蟲植物防治黃瓜上的蚜蟲之可行性研究:針對持續採收型作物的蟲害問題,整合各項防治措施,如天敵,誘引作物等等,利用物理性及生物性的防治方法,以期有效的防治害蟲,並且避免農藥污染的問題。 本年度以防治黃瓜上的蚜蟲為目標,整合天敵(食蚜蠅)及選用合適的蠅類誘引作物,以田間混植的方式,強化天敵抑制蚜蟲的能力,以期不再需要使用農藥防治蚜蟲。危害茄果之關鍵害蟲整合性管理技術開發與改進:開發整合管理技術以降低害蟲管理成本,達到農藥減量及生產安全蔬果。十字花科蔬菜嵌紋型病毒病害診斷與整合性防治:持續進行十字花科作物之病毒病害發生種類及收集。對於植株病徵表現差異及病毒繁殖量的影響,以酵素連結免疫抗體分析法(ELISA)或聚合酵素連鎖反應(PCR)比較病毒彼此複製能力差異。針對重要病毒(如:TuMV)進行病毒主要傳播途徑,與田間雜草之探討。洋香瓜關鍵害蟲整合性管理模式之開發與改進 探討洋香瓜上媒介雙生病毒之粉蝨與薊馬,對其產量損失,建立其防治基準,整合藥劑及其他有效防治方法。實際於田間模擬評估粉蝨及薊馬傳播洋香瓜雙生病毒及茄斑萎病毒綜合管理技術之防治效益。吉園圃農場病蟲害管理策略之應用-印度棗、豌豆:建立印度棗符合吉園圃農場病蟲害管理之作業流程。建立減少50%以上化學合成農藥使用量之豌豆病蟲害管理作業流程。6.番石榴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之研究:試驗田區之設立。病蟲害調查及監測。蓮霧重要蟲害田間生態調查及防治方法之研究:配合蓮霧產期調節,分冬季與夏季進行結果期重要害蟲的防治配套措施,另將已篩選防治蓮霧薊馬及粉介殼蟲有效之藥劑納入防治中,並配合果實保護劑物質,評估對害蟲抵抗的效果。另監測蓮霧新檢疫害蟲-米爾頓釉小蜂田間發生情形及評估其損益。葡萄病害整合性管理技術之研究調查病害相:重新調查葡萄在不同地區與不同季節發生病害之種類與嚴重度。探討重要病害的發生生態與流行病學:了解各種病害的入侵時期與殘留區域及氣象因子對病害發生的影響。研發病害防治技術:初步研擬單一病害的農藥與非農藥防治技術,提供慣行農業或吉園圃果園與有機農業使用。紅龍果病害調查及其防治管理:完成病害相之調查:瞭解我國紅龍果在不同地區與不同季節發生病害之種類與嚴重度。完成重要病害的發生生態與流行病學探討:了解各種病害的入侵時期與殘留區域及氣象因子對病害發生的影響。研發病害防治技術:擬開發單一病害的農藥與非農藥防治技術,提供慣行農業或吉園圃果園與有機農業使用。配合作物之栽培管理,將各種單一病害防治策略歸納融合,供農民使用,提升紅龍果的產業競爭力。10.紅龍果關鍵害蟲之整合性管理策略研究:持續收集紅龍果關鍵害蟲為害資訊與為害調查、建置台灣紅龍果害蟲名錄、擬定紅龍果害蟲防治曆、並建構整合性害蟲管理策略及規範。 二、以整合管理為基礎建立高經濟價值與飲品作物之栽培模式 (農藥所):(1)以整合管理為基礎建立高經濟價值與飲品作物之有機栽培模式:導入非農藥管理技術,建立仙草、咖啡、食用玫瑰、檬果等作物之整合管理模式,建立茶飲作物及高經濟作物之有機管理模式。(2)防治作物病害及促進作物生長之木黴菌研發:建立木黴菌促進作物生長之室內檢定方法,包含分泌IAA及溶磷活性之定性及定量方法,並搭配盆栽試驗進行效果評估。 三、桃園區重要作物(韭菜草苺)整合性防治技術開發(桃園場):韭菜栽培覆蓋資材及種植前採收後土壤處理對韭菜病原菌(白絹病、軟腐病)及地下害蟲族群影響,探討不同覆蓋資材對於病蟲害存活、族群的影響。草苺栽培介質內病原菌族群檢測,比較種植過後介質內病原菌族群及種類變化。介質以日光曝曬、浸水及添加有益微生物等不同方式處理,比較對於介質中病原菌存活之影響。針對立體栽培重要病蟲害白粉病、灰黴病、薊馬及葉蟎進行安全資材防治試驗。 四、草莓設施栽培病蟲害整合性防治技術之研究(苗栗場):1、育苗期重要病蟲害如斜紋夜蛾、二點葉蟎、白粉病、炭疽病等,適時有效使用藥劑及耕作管理,避免病原蔓延,繁殖健康苗。2、本田期於定植後,依植株生長狀況及參考上年度病蟲相,開花前施以適當藥劑,開花後依監測病蟲相釋放天敵及噴灑防病資材防治病蟲,達產果期不使用化學農藥目標。 五、中部地區水稻及小麥病蟲害管理技術之開發與應用(台中場):研擬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防治策略。持續監測瘤野螟棲群動態及探討水稻品種特性與瘤野螟間的相互關係,提供穩定抗性種原作為抗性育種材料。研擬國內小麥赤黴病的防治策略。 六、中部地區重要經濟作物(紅龍果、番茄)有害生物整合性防疫技術之研發及應用(台中場):紅龍果田間病蟲害發生調查及果實貯藏期間病害種類調查,並進行紅龍果果實病害採後溫度試驗,包括利用不同溫度生長箱(10℃、15℃、20℃、25℃及30℃)處理等,編印紅龍果病蟲害管理技術相關教材或講義,撰寫研究報告。解序臺灣中部地區分離到的番茄黃化捲葉病3個樣本以上,建立一種番茄黃化捲葉病的定量檢測技術。 七、臺南區重要作物綜合管理技術之研發與應用(台南場):1.設施蘆筍病蟲害整合性防治:了解設施栽培蘆筍的害蟲種類、發生時期及為害程度。2.設施栽培彩色甜椒整合防治管理:了解設彩色甜椒的病蟲害種類、發生時期及主要發生之病蟲害。 八、瓜果類蔬菜病害之綜合管理與與標準作業模式建立(高雄場):評估拮抗微生物量產效率與成品之倉儲活性。持續應用非農藥資材導入整合管理策略,並評估病害防治成效(尤其於採收期)。 九、持續進行萎凋病生物防治田間試驗,並評估與改進防治效果穩定性。持續推動根瘤線蟲忌避植物栽培,以降低病害發生率。整合拮抗微生物、非農藥資材以及植前處理措施,建立一套瓜類作物病害防治標準模式。 十、高屏地區農園作物重要疫病蟲害監測與防疫技術之研發(高雄場):高屏地區東方果實蠅區域防治之加強示範、推廣與成效評估。建立高屏地區重要經濟果樹對於好發性及突發性疫病蟲害疫情監測、損害評估與預警系統。探討現行各類果樹重要疫病蟲害推薦藥劑之成效與防治時機之相關性,改善田間防治效率。開發可行之非農藥防治資材與技術,應用於田間各類重要疫病蟲害之偵測、密度監測與實務防治。應用已開發完成之非農藥防治技術(含有益微生物)持續行進行病蟲害防治,建立使用方法與時機,評估防治效果之穩定性。 十一、花蓮區重要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研究(花蓮場):芋頭不同苗期栽培處理防治真菌性軟腐病試驗。使用非農藥資材防治甜椒病蟲害技術。青蔥冬季栽培葉片黃班蔥管畸形病因探討 非化學農藥資材對有機青蔥蟲害之防效。利用非農藥資材防治梨黑星病。 因應氣候變遷對水稻稻熱病發病生態消長研究。 金針黃花粉蚜非農藥資材防治。 十二、臺東地區重要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術之開發與改進(台東場):(1)臺東地區番荔枝葉蟎類監測與防治之研究:建立臺東地區番荔枝害蟎監測技術及防治方法。蒐集田間葉蟎(包括二點葉蟎及神澤氏葉蟎),進行殺蟎劑藥效測試,建立抗藥性資訊。(2)台東地區水稻重要病蟲害防治技術之研究與推廣:以水稻秧植密度調查對病蟲害發生程度,建立最適栽培模式,推廣農民參考使用,減少防治成本。(3)小米有機栽培病蟲害管理模式之研究:持續調查病確定小米病蟲害發生生態及全年發生週期,建立資料,作為研擬防治方法之基礎。篩選臺東地區小米重要病蟲害之非農藥防治資材及用法,供有機防治技術開發之參考。 十三、茶樹整合性防疫技術開發與應用-茶角盲椿象(茶改場):篩選2種茶樹上已核准登記使用之藥劑用以防治茶角盲椿象。 (2)茶角盲椿象物理防治技術4項。(3)篩選茶角盲椿象非農藥防治資材2種。 |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