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及非農藥方式預防鳳梨採後果梗切口黴腐

字體大小:A- A A+

作者: 陳思如;陳正恩
刊名: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年報
期刊所屬國別:
出版年: 2019
關鍵字:
摘要: 臺灣外銷鳳梨鮮果最常被反應之問題為採後果梗切口發生黴腐,造成果 實外觀不佳及食品安全疑慮。‘台農 17 號’鳳梨採收後不進行抑菌處理,於 13°C 冷藏 10 天後,針對果梗切口生長之黑色、灰色、橘色及黃色真菌菌落 進行分離及鑑定,根據培養性狀、形態特徵以及基因定序初步鑑定出五種菌 屬,分別為(一)藍狀菌屬:Talaromyces amestolkiae、Talaromyces chloroloma、 Talaromyces funiculosus、Talaromyces stollii,(二)青黴菌屬:Penicillium paxilli(小柱青黴),(三)木黴菌屬:Trichoderma atroviride (深綠木黴),(四)鐮孢菌屬: Fusarium proliferatum、Fusarium sp.及(五)莖點黴屬:Phoma herbarum,顯示 鳳梨果梗採後果梗切口黴腐病原菌菌相複雜,並非單一種真菌所造成。試驗 以國外採後處理上常用之三泰芬及腐絕噴施於鳳梨果梗切口,對於黴腐有輕 微抑制效果,但整體效果不彰,不值得貿然使用。探討使用食品添加物對鳳 梨於 13°C 冷藏期間果梗切口黴腐之預防效果,結果噴施食品添加物 0.2%對 羥基苯甲酸甲酯、0.2%反丁烯二酸、0.2%抗壞血酸或 150 ppm 次氯酸鈉於鳳 梨切口,抑菌效果皆不佳。而利用乳酸菌發酵物或乳酸菌發酵物添加甲殼素 之天然合成防腐劑,於鳳梨果梗黴腐略有抑菌效果,具有開發潛力。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