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蔬果整廠輸出技術擴散運用

字體大小:A- A A+

計畫名稱: 設施蔬果整廠輸出技術擴散運用
計畫主持人: 王毓華
共同計畫主持人: 蔡璿如;趙佳鴻;林鳳琪;王照仁;邱淑媛;蔡志濃;王啟正;董耀仁;陳明吟;吳信郁;倪蕙芳;黃涵靈;陳祈男;林立;林駿奇;劉亭君;柯昱成;邱國棟;徐智政;郭展宏;黃秀雯;吳承軒;廖宜倫;陳薪喨;劉廣泉;蔡依真;陳裕星
計畫編號: 110農科-18.1.1-子-C1
計畫主管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計畫執行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作物組}
全程計畫年: 110
關鍵字: 產銷履歷農產品;熱帶果樹;非農藥資材;花卉生產;環境友善植物保護資材;省工機械;技術整合;植物保護資材;生產;技術擴散;亞熱帶果樹;規格化;技術擴散;設施栽培;市場行銷;環境友善;短期葉菜;氣候變遷;蕎麥;設施生產;農民培育;加值;智能化技術;胡麻;產期預測;木瓜;環境控制;設施生產;栽培設施;甜椒;技術;農業加值;擴散;病蟲害綜合防治;整合性管理;薏苡
摘要: 細部計畫:環境友善植物保護資材運用於作物IPM體系之擴散計畫1.環境友善植物保護資材運用於甜椒IPM體系之擴散:本計畫針對國內高農藥殘留風險的甜椒為對象,藉由整合相關專業領域人才及其研究成果,研擬並建立一套甜椒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除瞭解甜椒栽培環境與病害發生的關鍵,掌握防治時機,亦導入環境友善植保資材,減少化學農藥之使用,盼藉由生態平衡的耕作理念,充分利用各種栽培管理措施,生產安全的甜椒果實並兼顧環境永續。2.環境友善植物保護資材運用於木瓜IPM體系之擴散:本計畫以具外銷潛力的木瓜為對象,整合相關專業領域人才及其研究成果,研擬建立一套木瓜安全生產體系。建構其病蟲害之管理策略,未來更期將管理策略標準化建立一套木瓜病蟲害管理之標準作業流程。減少化學農藥之使用,期能藉由生態平衡的耕作理念,充分利用各種栽培管理措施,適時使用化學農藥及導入非化學農藥資材,營造樂活的環境,生產安全的木瓜果實。細部計畫:設施蔬果智能化生產體系之技術擴散,近年來因設施蔬果生產技術已普遍被產業所接受,加上智慧農業蓬勃發展,對於次世代農業將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但其相關技術尚待整合驗證,經專家修正調整後,將有利於產業直接運用;另一方面,若要加速提升設施產業,則應加強設施蔬果智能化生產技術之擴散與運用。因此,本計畫目的為建立設施蔬果科研成果技術產業應用驗證平台,經知識管理平台有效整合,再透過性統性技術擴散進程,以達次世代農業生產之目標。細部計畫:設施花卉穩產高品質之栽培與智慧環控技術擴散,為了強化我國蘭花產業的競爭力,穩定、規格化的生產,以及科學、效率化的栽培管理相當重要,為了達到此目標,花卉栽培設施、設備的導入,及業者栽培技術的配合,乃至於智慧控制與管理系統的應用,皆非常重要。設施花卉為高投資的產業,業者常因此卻步不前,造成設施花卉的推動不易。而即使勇敢投入資金,建立設施,也因栽培技術不一定能配合,而有極大的失敗風險。為了成功推動設施農產業的進步,必須在業者投入之前確保其具備一定的認知與基礎知識、技術。農業試驗所已建置設施花卉育成基地,後續應導入智慧化監測及環控設施、自動化栽培管理設備,整合設施栽培、植株健康管理、溫室環控等跨領域相關技術,以培訓農民具備整合性設施生產經驗及技術,減少失敗風險,提升台灣設施花卉產業的競爭力。細部計畫:亞熱帶果樹設施生產體系建立與應用,我國位處亞熱帶區域,氣候不穩定多寒害、豪雨風災,亞熱帶果樹生產常受天候影響造成減產或欠收,嚴重影響市場供需平衡。利用設施栽培是對抗異常氣候以穩定水果生產並提高品質的重要方式,近年來由於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天氣異常極端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利用設施栽培已是勢在必行。設施栽培不僅可穩定產量,更可隔離重要的病蟲害,例如柑橘木蝨、天牛、果實蠅、荔枝露疫病,減少農藥的使用量,不僅降低生產成本,更可生產無毒水果,大幅提昇果品價值。以往因經濟及空間的考量,設施農業的研究及生產多應用於蔬菜、花卉,而少見於果樹產業更遑論亞熱帶果樹,但近年來新品種的亞熱帶水果價格已大幅提升,例如台農3號玫瑰紅荔枝每斤批發價120元仍供不應求,矮化技術亦日趨成熟,而亞熱帶果樹全台栽培面積更超過6萬公頃,因此,亞熱帶果樹設施之研究刻不容緩。本計畫擬就重要亞熱帶果樹,研究設施下之修剪、花期授粉、肥料施用、水份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設施建置栽培模式及周年生產履歷,並建立設施用藥管理標準操作流程,協助農民穩定生產,作為建構研發設施教育訓練之示範場域。細部計畫:設施熱帶果樹生產體系,本計畫規劃係依據農產業技術對象需求,協助我國農業科技技術擴散,以確保科技研發不僅於研發階段而是利用各種趨力模式達到技術擴散層次,並進一步帶動產業輪動與運用。由於商業運用上技術擴散需透過不同時期與程度的資源投入,直到深度推廣後才能完成整個技術與商品的生命週期。本計畫利用國際農業科技技術趨勢掃描、國內技術資源盤點、專利佈局分析、專家輔導等概念,逐步聚焦各重點政策項目,並區分擴散需求及對象,以達到精準對接的整體概念。過去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所推動之技術擴散(研發成果推廣與運用),多係以單一技術進行推廣與技術移轉,鮮少有技術組合之產業擴散模式,因農業之產業特殊性,欲透過廠商承接技術來驅動產業前進,往往忽略產業生產者整體動能不足,而影響技術擴散之成效,亟須由政府投入資源,進行體系整合擴散,期能有效驅動產業發展,爰本計畫,規劃以產業需求導向,進行既有技術之組合、模組化、整合、調校,並設定標準進行驗證等程序。細部計畫:設施葉菜類創新高效生產體系之技術整合驗證及擴散運用,設施葉菜是北部重要蔬菜產業,提供北部都會區消費,兼具平抑夏季葉菜類價格;生產過程中,耗損率達20-30%,致量、質供應不穩定;又因人口老化缺工,需導入省工機具。本計畫盤整串接設施葉菜已有之研發成果,建立生產關鍵技術模組,進行生產過程全程預測及監控,規格化生產以降低產品耗損,並結合智能灌溉管理、病蟲害整合防治及導入省工機具,以降低勞力成本需求,提高到貨品質,展現設施葉菜類研發成果具體擴散產業運用之最大效益。精準的設施葉菜生產排程與產量預測,有助於產業降低生產成本、優化產能。近年來桃改場智慧農業開發系統以光積值累積量預測葉菜產量已達到不錯的預測效果。本計畫預計結合溫度與光積值,優化現有設施葉菜產期與產量預測模式,並根據現場實際調查的植株性狀建立修正模組,專家可依據預期目標與產期產量預測結果的差距,提供栽培管理之建議。設施機器人株高量測系統可每天固定時間自主進行設施葉菜株高量測並回傳量測資料至雲端伺服器,量測數據將提供葉菜生產模式的大量與即時生長數據,本年度將開發具上述功能之自主移動量測用機械手臂系統。目前葉菜品質並無客觀量化方式,將嘗試建立四種葉菜特定品質指標量化方式,並分析儲藏天數與株長對四種葉菜品質之影響,以及探討播種數對二種葉菜品質之影響。細部計畫:國產潛力雜糧(薏苡、蕎麥及胡麻)產銷加值鏈結及產業擴大發展,為發展具潛力之國產雜糧作物,經盤點具優良品種、栽培技術完善及功能性成分為篩選指標,擇定薏苡、蕎麥及胡麻3項作物。本計畫擬加強薏苡及蕎麥之功能性成分分析及其功效性確立、研發之多元加值產品、建立產銷聯盟及行銷推廣推動,藉此提高雜糧栽培面積及產能,帶動全體產業發展。細部計畫:有機、友善及安全農業之整合加值驗證與擴散在本場有機技術既有基礎下,配合本場有機研究中心育成基地建置,建立設施栽培作物應用本場研發授權之植保資材病蟲害防治模式並導入應用,技術確立成熟後則推廣擴及轄區設施及青農應用。另外也配合產業需求,選定重要、特色作物,與宜蘭、花蓮農會配合,設置示範田區,定期辦理講習觀摩,除提升栽培技術外,同時強化正確使用植保資材的觀念與推播其效果,於適當時機舉開成果觀摩會,加強推廣轄區農民了解進而使用,達到技術擴散落實和減藥之目的。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