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莖潰瘍病之毒力因子分析及植物精油防治

字體大小:A- A A+

論文名稱: 紅龍果莖潰瘍病之毒力因子分析及植物精油防治
研究生姓名: 馮擷安
指導教授姓名: 王智立、謝慶昌
出版年: 2020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 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
關鍵字: 紅龍果莖潰瘍病、植物精油、黏稠劑、病害防治、莖腐原因、pitaya stem canker、essential oils、viscous agents、disease control、stem rot
摘要: 紅龍果莖潰瘍病為紅龍果之重要病害,為了解其致病性及開發非化學農藥的防治方法,自台灣共收集22株莖潰瘍病菌分離株,並以市售植物精油進行試驗。將病原菌之ITS及LSU序列進行親緣演化樹分析,結果顯示所得的分離株與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CBS 145.78 ex-type strain有所不同,可能為Neoscytalidium屬之新種。於22株分離菌株的病原性試驗中,挑選病原性較強的DCND14及DCND19作為供試菌株。在精油對菌絲生長抑制的試驗中,7種試驗精油中以肉桂、丁香及百里香精油效果最好,以各精油可抑制50%菌絲生長的抑制濃度為單位,肉桂精油 (IC50:100 mg/L)或百里香精油 ( IC50:75 mg/L)與丁香精油 (IC50:150 mg/L)進行1:1、3:1、5:1、1:3以及1:5等5種比例之二元混合,在菌絲抑制試驗中,以‘肉桂+丁香’ (1:5)、‘百里香+丁香’ (3:1)以及‘百里香+丁香’ (5:1)效果最好。在孢子抑制試驗,以‘肉桂+丁香’ (1:5)效果最好;在對孢子的殺菌試驗中,以‘百里香+丁香’ (5:1)效果最好。為配製精油塗劑,選用黏稠劑搭配混合精油進行試驗,在菌絲抑制試驗,以搭配海藻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及脂肪酸蔗糖酯的配方效果較好,並測試各有效精油及混合精油的藥害情形。莖潰瘍病在田間常伴隨發生黃化莖腐,本研究以YEPD及PDB培養病原菌進行不同搖瓶天數試驗,以PDB搖瓶8天的濾液毒力最好,以PDB進行不同酸鹼值培養試驗,於酸鹼值5以上有助於毒力的產生;在營養源的試驗發現,氮源和微量元素可能為主要影響毒力的因子,而鈣離子可能抑制毒性物質的產生;以硫酸銨沉澱及蛋白水解酶K處理濾液注射莖幹,確定了濾液中毒性物質應為蛋白質類;上述試驗結果證實黃化莖腐病徵為莖潰瘍病菌分泌之毒性物質所引起。將莖潰瘍病之病斑浸泡於精油中,試驗顯示不同時期病斑對精油有不同的耐性;罹病莖幹防治試驗顯示精油塗劑防治效果與農藥相當;莖幹黃化莖腐之防治試驗顯示,精油塗劑可抑制莖潰瘍病莖腐病徵的擴散。本研究顯示植物精油對紅龍果莖潰瘍病具防治潛力。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