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果果實生育期間醣類代謝酵素活性及貯藏期間褐變相關酵素活性之變化

字體大小:A- A A+

論文名稱: 紅龍果果實生育期間醣類代謝酵素活性及貯藏期間褐變相關酵素活性之變化
研究生姓名: 錢昫
指導教授姓名: 柯立祥
出版年: 2010
學校名稱: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農園生產系所
關鍵字: 紅龍果、果實生長發育、醣類代謝酵素、可溶性醣、多酚氧化酵素、過氧化酵素、總酚類化合物、丙二醛、電解質滲漏、pitaya、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sugar metabolism enzymes、soluble sugar、polyphenol oxidase、total phenolic compounds、malondialdehyde、electrolyte leakage
摘要: "本研究係針對白肉種(Hylocerus undatus (Haw) Britt. & Rose)及紅肉種(Hylocerus polyrhizus (Weber) Britt. & Rose)紅龍果果實進行生長及發育期間之物性調查、碳水化合物之變化及醣類貯存相關酵素活性,並探討不同品種紅龍果果皮、鱗片之多酚氧化酵素活性(polyphenol oxidase, PPO)、過氧化酵素活性(peroxidase, POD)、總酚類化合物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及電解質滲漏變化及其與果實老化之關係,本研究更針對紅龍果果實採收後不同貯藏溫度對果實貯藏壽命及寒害之影響,以探討紅龍果果實之適當貯藏溫度。 糖度為影響紅龍果果實品質之主要因子之一,大多數果實中醣類含量及種類皆會直接影響其風味之構成。結果顯示,白肉及紅肉種紅龍果之果實可溶性醣主要為葡萄醣、果醣及微量的蔗糖,而在果實成熟期時葡萄糖含量高於果糖含量。而果肉不同部位所含之可溶性醣含量均以果心最高,果實兩端(果梗端及果萼端)則較低。此外於果實不同生育階段中,可溶性醣含量會隨成熟度增加而迅速累積,澱粉則迅速下降。影響紅龍果果實醣類代謝酵素主要為酸性轉化酵素(acid invertase, AI)、中性轉化酵素(neutral invertase, NI)及α-澱粉水解酵素(α-amylase),而無法檢測出蔗糖合成酵素(sucrose synthase, SS)及蔗糖磷酸合成酵素(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之活性,此可能為紅龍果果實蔗糖含量低之主要原因。不論紅肉或白肉種紅龍果果實中,AI活性皆顯著高於NI,而AI及α-amylase活性之增加則伴隨著葡萄糖含量之快速累積,顯示此兩種酵素在紅龍果果實中可能扮演著醣類累積之關鍵角色。紅肉與白肉種紅龍果果實之鱗片及果皮中,PPO、POD活性、總酚類化合物含量及電解質滲漏隨果實發育天數呈增加之趨勢,可能與果實成熟度、栽培環境及氧化逆境有關,此外,鱗片及果皮MDA含量則隨果實生長發育呈下降之趨勢。 不同貯藏溫度下,兩品系紅龍果果實之鱗片及果皮PPO、POD活性、總酚類化合物含量、MDA及電解質滲漏,均隨貯藏時間增加而上升。而在5℃貯藏較可減少鱗片及果皮之PPO、POD活性、總酚類化合物含量、MDA及電解質滲漏,顯示低溫可以降低果實生理代謝,因此,低溫 5℃貯藏可能為紅龍果最適之貯藏溫度。"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