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友善及有機蔬菜生產技術建立

字體大小:A- A A+

計畫名稱: 環境友善及有機蔬菜生產技術建立
計畫主持人: 林素禎
共同計畫主持人: 侯秉賦;李汪盛;徐仲禹;余志儒;呂柏寬;許北辰;李宗翰;曾宥綋;林勇偉;林文華;許龍欣;劉廣泉;陳巧燕;王斐能;陳怡如
計畫編號: 109農科-7.4.2-子-C1
計畫主管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計畫執行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業化學組
全程計畫年: 2020
關鍵字: 硝酸鹽;共生栽培;病蟲害管理;有機水稻;原鄉作物;友善栽培;有機;自動給水栽培盆;微生物肥料;水分利用效率;作物;芒果;有機質肥料;產值;鳳梨;行數;設施栽培;柑橘;生物防治;釋放;有機栽培;細菌性斑點病;基徵草蛉;芋;都市農業;龍鬚菜;有機蔬菜;長肥效;銹病;設施蔬菜;微生物相;蔬菜;友善耕作;萵苣;菌根菌;無土栽培介質;植物保護;卵柄;間作;智慧灌溉;草花快速組合造景箱;小胡瓜;羽毛堆肥;韭菜;農業感測技術;葉菜;重金屬;Nitrate;symbiotic cultivation;pest management;organic paddy rice;aboriginal crops;eco-friendly cultivation;organic;Self-watering Container;microorganism fertilizer;Water Use Efficiency;crop;mango;Organic fertilizer;production value;pineapple;row number
摘要: 有機果樹(柑橘、鳳梨及芒果)土壤肥培管理及土壤環境生態評估指標之建立 柑橘與芒果生長期長,養分、水分及病蟲草害管理不易,往往讓有機農民深感挫折,多數放棄不願種植;鳳梨萎凋病(Pineapple wilt)為鳳梨有機栽培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尚無有效的防治方法。本計畫擬組成有機果樹(柑橘、鳳梨與芒果)栽培技術團隊,設立試驗田(雲林縣古坑鄉-柑橘,南投縣中寮鄉-柑橘,南投縣民間鄉-鳳梨,南投縣國姓鄉-芒果),分析試驗田土壤理化性質與微生物相、改良土壤構造、控制土壤養分,透過本所栽培技術導入,期能管控有機果樹(柑橘、鳳梨與芒果)園區病蟲草害,建立有機果樹(柑橘、鳳梨與芒果)土壤肥培管理模式及土壤環境生態評估指標,撰寫栽培技術手冊,召開成果發表會,並推廣至其他農戶,增加國內有機果樹栽培面積。   適用有機蔬菜田之基徵草蛉運輸及施放技術研究  本年度研究奠基於先前所開發之稽徵草蛉保護卵及運輸方式,研究適當的釋放方法,來釋放去除卵柄後之草蛉卵粒。基徵草蛉補食農業害蟲能力強,具有人工飼料飼養技術,為少數可應用於防治農業害蟲之重要天敵。所有種類之草蛉卵都有卵柄構造,以防禦幼蟲期可能遭遇之天敵,卵柄結構將產卵區域限制於一平面,影響定量面積紙張內之草蛉卵數。草蛉釋放時主要以卵粒釋放為主,需耗費人力將附滿卵粒之紙張,以人力拆解並人力懸掛於田間植株。此步驟非常耗費人力,若遇到大面積之設施作物,如茄科、木瓜等較高之瓜果類作物,更須每棵作物個別懸掛,非常影響農戶之使用意願。本計劃針對草蛉卵柄去除,以及後續卵粒保護、運送、施放技術作更新研發。期望研究適當之卵柄去除方式,可批量操作,並以適當材質保護卵粒運送過程,直到運抵農戶。並研發取代傳統卵粒紙張之釋放技術,以更快速度,及大範圍釋放於設施內為目標,以提升農民使用意願。若農民應用草蛉天敵意願提高,加上配合其他生物資材,把握害蟲防治時機,進行關鍵害蟲防治,減少害蟲發生,提升產量和品質,便可提昇農產品安全性,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  建立有機質肥料長期施用下之輪作模式  探討施用牛糞堆肥、豬糞堆肥、雞糞堆肥、大豆粕、豌豆苗殘體堆肥及輪施等六種不同有機質肥料處理對設施有機蔬菜品質與土壤養分平衡及重金屬累積之影響,提供作為設施有機蔬菜栽培土壤肥培管理之參考依據。   北部地區重要蔬菜友善栽培制度之建立      以不同豆科作物加入小胡瓜-小果番茄輪作模式,探討對產量、品質及病蟲害發生率之影響,以期提升友善栽培之效能及降低管理成本。以木黴菌及溶磷菌生物性肥料配合有機質肥料追肥時機及施用量之調控,建立小胡瓜友善栽培肥培管理技術。針對北部設施小胡瓜,擬於田間進行友善栽培及肥培管理,並搭配生物農藥(綠木黴菌、枯草桿菌、蘇力菌、礦物油、碳酸氫鉀及印楝素)、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亞磷酸)及病蟲害防治監測資材控制病蟲害(黃色黏板、斜紋夜蛾性費洛蒙及薊馬警戒費洛蒙),建立設施小胡瓜友善栽培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藉由設施內輪作非十字花科作物,期望提供較佳的生產模式,依據土壤有機質含量為指標調整施肥策略,以提高小白菜產量與品質並同時減少有機肥施用。蒐集原鄉地區原民傳統食用之野生蔬菜,評估並建立適合原鄉地區生產之野生蔬菜友善栽培耕作模式,生產友善生態之優質野菜,以提升原鄉農業生產效益,期結合生產與觀光休閒產業,促進具部落特色產業之發展。  設施示範場域灌溉模組及技術開發  本計畫(1)開發智慧型灌溉控制系統,可自動感測土壤溫度及含水率,進行精準灌溉 控制作業;(2)應用監控系統開發辣椒及小胡瓜智慧灌溉技術,以低成本之感測器及 控制器進行智慧化栽培管理作業,以建立符合作物生育期所需之灌溉頻率及灌水量 ;(3)開發自動給水栽培盆,可節省人力20%,有效提升草花裝飾應用及水分管理之 便利性,活絡盆花消費,促進花卉產業發展。  友善環境耕作下不同作物之微生物相調查  本計畫主要是為調查轄區內有機及友善栽培土壤微生物項分布情形20點,並篩選具肥料功能性之微生物2株,以利轄區內有機及友善面積推廣及後續微生物肥料相關試驗。  都市場域不同光強度對蔬菜硝酸鹽含量之探討  近年都市農業發展趨勢熱烈,都市農業具有經濟、休閒及療育、環境美化等功能。都市栽培受限於空間,主要以容器栽培,場域則多為頂樓、陽台等,然而受建築物遮蔽及方位影響光照強度及日照時數,為影響都市蔬菜主要限制因子。蔬菜為人類攝取硝酸鹽之主要來源,而影響蔬菜中硝酸鹽含量之主要因子為氮素施肥量及光照強度。本試驗針對都市場域容易栽培之葉菜類,建立蔬菜之光度對應硝酸鹽含量數據,提供都會民眾栽培管理之依據。  應用羽毛堆肥開發長肥效栽培介質之研究      本試驗以羽毛堆肥SafM及羽毛堆肥與椰纖1:1體積混拌(SafM:coir)作為草莓介質試驗,栽培期間不額外施肥,以瞭解對草莓生長之影響。另以雞毛堆肥、鴨毛堆肥及羽毛土堆肥應用為甜瓜介質試驗,追肥處理為(1)葉面噴施5%羽毛、5%菜籽粕、0.5%油棕灰經微生物發酵之液肥及(2)不額外施肥,以探討不同羽毛堆肥搭配葉面肥對甜瓜果實品質之影響。  長期有機農法及有機蔬菜生產體系改進之研究  依據目前長期有機農法田區土壤與作物生產監測,以及設施蔬菜穩定生產等研究資料,希望從栽培管理及病蟲害管理有機蔬菜生產體系,為有機農場作物生產提供完整資訊。計畫內容包含:長期有機農法試驗,並以低投入及間作方式栽培有機蔬菜,期望可以降低投入成本,篩選出適當之作物種類,維持農田生態系及作物品質,並增加有機蔬菜栽培種類。  宜花地區作物施肥管理模式及土壤品質改善之研究  本研究旨在改善宜花地區土壤問題,並針對現有作物進行肥培管理改善,減少化學肥料施用,進一步降低農友施肥成本,提升作物品質及產量。此外,轄區內特色作物尚缺乏有機肥培管理技術,需待本研究完成。在有機及友善耕作推展之際,本研究開發有機質肥料、微生物肥料,去化農業、事業副產物外,增加土壤養分有效性,還可為農產業加值,農業環境亦可逐漸改善。  加值型有機檳榔心芋共生間作栽培模式開發研究  本計畫擬透過循環經濟「重新設計」的思維,開發新型態「芋菜間作」有機共生栽培模式。間作生產具有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效果,本計畫擬針對轄區近年興起之有機作物-檳榔心芋,進行有機間作模式開發,利用種植初期植株株冠尚未覆蓋畦面時 進行冬春季蔬菜間作,期能開發合適之間作作物及模式,提升有機產業獲利,促進有機農業永續發展。本年度針對有機檳榔心芋田高效輪、間作栽培模式進行初步探討,並持續優化芋菜間作模式,以建立高值化有機生產模式。  植保資材製劑研發及田間應用技術研究  國內農產業上許多病蟲害仍有製劑開發的需求,尤其在有機農業上,許多病蟲害仍無可使用的製劑,本場近年持續開發植物源製劑,有望應用於有機產業,本年度擬針對商品化中之植物源除草劑進行殘留相關測試,並針對新開發之植物源殺菌劑測試對於細菌性病害及銹病之效果。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