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苞片失水萎凋為白肉種紅龍果(Hylocereusundatus Britt. & Rose)果實採後劣變重要原因,當失重達採收時鮮重4.2%即會發生,嚴重影響產品外觀及賣相,滅蟲檢疫蒸熱處理(果心溫度46.5℃維持30分鐘)加速苞片萎凋時間,為目前國產白肉種紅龍果外銷或長期貯運亟待解決的問題。低果實採收成熟度(<花後33天)果皮與苞片含水量較高,雖然對蒸熱處理有較佳的耐受性,但果實品質欠佳,因此需要藉由採後防止失水處理技術和/或採前果園管理措施延緩高成熟度(花後36-38天)白肉種紅龍果苞片萎凋問題。蒸熱處理後水冷降溫優於現行強風降溫;厚度0.1 mm低密度聚乙烯套袋可使蒸熱處理紅龍果於5℃貯藏4週才出現苞片皺縮,較裸果顯著延長1週貯藏壽命,然而貯藏後果實苞片仍易呈現下垂現象。果實生長發育期間施用激勃酸(gibberellic acid, GA3)及1-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可使花後36天採收果實果皮(4.4 mm)及苞片(2.5 mm)厚度高於對照組(果皮厚3.2 mm、苞片厚1.5 mm),蒸熱處理後套袋於5℃貯藏,苞片挺立、不萎凋可維持6週以上,但易造成花後36天採收果實果皮無法完全褪綠。提前噴藥或延後採收不具維持苞片厚度或對轉色問題沒有改善效果。GA3 + NAA處理效果在延緩果皮與苞片發育變薄老化的速度,維持較高含水量,因而增加對採後期間失水的耐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