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紅龍果之結果特性、果實品質及對莖潰瘍病;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之耐病性

字體大小:A- A A+

論文名稱: ‘小梅’紅龍果之結果特性、果實品質及對莖潰瘍病;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之耐病性
研究生姓名: 王政耀
指導教授姓名: 林慧玲
出版年: 2019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 園藝學系所
關鍵字: 紅龍果、無刺、莖潰瘍病、耐病品系、成熟度、果實品質、pitaya、thronless、stem canker、disease tolerant line、maturity、fruit quality
摘要: "紅龍果為近年來發展極為快速的新興果樹,因栽培容易、適應性廣,深受栽培者喜愛。然而隨著栽培面積的增加,連帶病害問題也逐漸浮現,其中以莖潰瘍病(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為害最為嚴重,會造成肉質莖潰爛,果實表皮出現塊狀褐斑,嚴重降低商品價值。針對此病害,除了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外,篩選出具有抗病之品系,也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式。‘小梅’紅龍果為紅肉種,肉質莖具備短刺特色,管理上不易被刺傷,但普遍認為此類型果實品質差,風味淡薄,因此栽培者並不多。本研究將探討‘小梅’紅龍果之結果特性、果實品質及莖潰瘍耐病性,並進而評估該品系紅龍果是否具備成為商業栽培種之潛力。 為探討植株結果特性,分別進行自花、自然與人工等不同的授粉方式,結果顯示不同授粉方式皆可著果,且果實大小、重量、醣度與酸度於各處理間均無顯著差異,證實‘小梅’品系具備自交親和之特性。果實品質的部分,成熟的‘小梅’果實平均果重623 g,果心的可溶性固形濃度為20.6°Brix,可滴定酸0.25%,果肉略帶有草香味。病害耐受性試驗,以潰瘍病孢子懸浮液(106 spore/mL)接種於成熟的果實與肉質莖上,於果實接種後11日的結果顯示,‘大紅’品系果實耐病力最差,罹病指數達5(80-100%病斑面積);而‘小梅’、‘富貴紅’與‘越南白肉’較耐病,果實罹病指數介於2-4之間(20-80%病斑面積)。而在肉質莖部分,接種後19日,‘小梅’與‘宜蘭紅肉’的病斑直徑分別為0.13cm與0.61cm,顯示出‘小梅’成熟的肉質莖具有高度的耐病性。整體而言,‘小梅’紅龍果於結果特性、果實品質及耐潰瘍病等性狀具有成為商業栽培種之潛力。"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