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農二號’番木瓜果實品質、礦物營養與生理性斑點之周年性調查

字體大小:A- A A+

論文名稱: ‘台農二號’番木瓜果實品質、礦物營養與生理性斑點之周年性調查
研究生姓名: 林玉茹
指導教授姓名: 林慧玲
出版年: 2007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 園藝學系所
關鍵字: 番木瓜、果實品質、礦物營養、生理性斑點
摘要: 本試驗自2005年9月起至2006年11月止調查雲林縣林內鄉栽植之‘台農二號’番木瓜果實品質及生理性斑點發生情形。每月取樣一次,果實採收後於30℃下催熟,2日後調查。果皮於9月至11月皆可正常轉色,而12月至2月有轉色不良的現象,9~11月採收之果實可正常軟化,而12月以後果實硬度較高、後熟速率減緩。另外,糖度也以接近冬季者高於夏秋季。 番木瓜果實表面之生理性斑點(skin freckle)影響其外觀甚鉅,但發生機制未明且周年均會發生,以果實外側(向陽面)較為明顯,同常於採收前已出現斑點,催熟後常由綠色平面轉為更嚴重之木栓化突起狀,並遍佈果皮表面。斑點指數(freckle index, FI)以12月至隔年5月低溫生長季節最為嚴重,7-9月最輕微,果肉質地及果皮轉色較佳。 以電子顯微鏡進行顯微結構之觀察,果表均被角質層之蠟質覆蓋。綠熟果實之表面較為平坦完整,黃熟果則較有凹凸不平,其蠟質片段明顯為層疊板塊狀。於果實表面甚少觀察到氣孔,可能多被蠟質覆蓋,有斑點者周圍蠟塊更細薄且破碎。分析果實內外側元素濃度之週年變化,較嚴重之低溫季節或較嚴重部位(果實外側)分析結果顯示含有較高鈣濃度,但變化並不一致,內外側果肉、果皮間元素通常無顯著差異,與斑點之發生可能無直接關係,但斑點之發生與酚類化合物累積而導致褐化有關。番木瓜果實乳汁量隨果實發育階段而有減少之傾向,且斑點發生嚴重性逐漸增加,與乳汁管破裂有關,於蛋白質PAGE電泳分析中也顯示有斑點部位蛋白質條帶較趨近於乳汁,乳汁之流出造成果皮傷害,可能與斑點產生較有相關性。 葉片礦物元素之周年變化顯示,各元素濃度為N:3.5-3.7%;磷:0.32-0.33%;鉀:2.4-2.5%;鈣:2.2-2.5%;鎂:0.65-0.7%;鐵:80-100ppm;錳:20-25ppm;鋅:20-25ppm;銅:4-5ppm,可供葉片分析方法標準化及營養診斷、肥培管理之參考。而8至9月之變化較平緩,為採樣適期。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