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果於採收後因為人為或機械因素,會造成損傷導致品質降低,其中部分外力是導因於運輸時的振動。國內水果自果園搬運至集貨場所作初步處理,多以小型農用搬運車為主要運輸工具,此階段之運輸過程,稱之第一運輸階段。裝箱後的水果經貨運卡車載送至大型批發市場或是大盤水果商,此為第二運輸階段。最後轉由零售商拆箱零售給一般消費者。 為探討國內水果產銷過程有關運輸方面的問題,本研究建立一套田間振動資料蒐集系統,量測與記錄第一與第二運輸階段之振動資料,並分析其功率頻譜密度(PSD)曲線。結果搬運車底盤後側之振動最大、中間位置次之,再來是駕駛座位下方之底盤位置,貨台前緣位置則最小;同時發現輪胎胎壓在0.77~1.12 kg/cm2範圍內之變化,對行進之小型農用搬運車振動並無明顯影響。期間也探討對於隨機振動理論中機率密度函數(PDF),應用在實際量測時,透過統計方法,可得到小型農用搬運車的速度、胎壓、載重與道路種類對振動的影響,同時也驗證,以機率密度函數之變異數施行複因子變方分析與功率頻譜密度分析,兩者是可行的、並行的分析方法,而且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接著發展多段式變動樣本數二次多項式迴歸技術,求取應用於振動控制器之最適隨機振動控制曲線,經過頻譜圖的比對,田間試驗量測之振動功率頻譜密度曲線形狀以及峰值發生之頻率值皆與振動平台模擬之振動資料相符;惟位於較高頻率範圍內模擬振動之峰值稍有不足。 本研究在第二運輸階段中結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與振動資料蒐集系統,發展出一套有效整合調查第二階段之運輸路線以及記錄農產品受振情形之系統及其運作模式。且以台南縣楠西鄉密枝村至台北果菜公司第一市場為例,以馬來西亞種裝箱楊桃進行模擬運輸過程之隨機振動,先經20分鐘的第一運輸階段(小型農用搬運車,正常胎壓、農路、2/3最大負載、速度8.5 km/h)進行模擬,接著20分鐘山區道路,再以四個半小時的高速公路的路程,最後半個小時以市區與一般道路的隨機控制曲線進行隨機振動。由模擬運輸振動過後楊桃之損傷試驗結果,二氧化碳生成率在處理組與對照組有差異存在,應可作為短時間檢測損傷之指標。而乙烯生成率因為乙烯量幾乎量測不出來,並不適合作為檢測楊桃損傷之指標。 相信本研究結果,可用以探討分析水果在運輸過程中之振動特性與損傷情形,提供作為減少水果運銷過程品質與產值損耗之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