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桃炭疽病菌之病原性及感染源

字體大小:A- A A+

作者: 蔡武雄;杜金池;段中漢
刊名: 中華農業研究
期刊所屬國別:
出版年: 1991
關鍵字: 炭疽病菌; 病原性; 感染源; 楊桃
摘要: 楊桃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為臺灣地區楊桃栽培上最 常見的病害。本病之病徵、病原菌形態、病原性及影響病害發生之因子,如溫度、感染源之 來源等為本研究探討的重點。C. gloeosporioides係以分生孢子為感染源,分生孢子之發芽 及附著器形成的最適溫度分別為16∼36C及16∼24C。病原菌以果實為主要為害對象,除造 成果腐外,並於罹病部位大量產孢,成為次生感染源的主要來源。本菌可感染各齡期的果實 ;此外,亦可感染葉片,但無病徵顯現,呈潛伏狀態。田間楊桃葉片及其所著生之中軸常有 病原菌存活其上,其帶菌率可達8∼36%。至於存活在楊桃枯枝、落葉上的病原菌,亦有可 能成為本病之感染源。如將這些帶菌的枝、葉置於田間,則其上的病原菌可存活約20日;但 若置於有遮蔽之乾燥處,則其上的病原菌可有四至五個月的存活期。接種來自番石榴、檬果 、木瓜、蓮霧、葡萄及香蕉等六種作物之炭疽病菌於楊桃,亦能使其果實罹病,故其亦可能 為本病之感染源。
資源連結: 前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