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產品採收成熟度指標化之建立:以酪梨為主要標的作物,主要產期於6月至隔年2月,主要依靠農民經驗判斷採收適期。其成熟度不完全顯現在果實外觀。本研究針對國內大宗酪梨品種紅心圓進行試驗,以建立最適採收成熟度為目標。2. 建立農產品採收後預冷與冷鏈管理:外銷棗採後預冷處理與1-MCP使用對品質影響之試驗: 試驗以109年進行測試結果與110年試銷試驗結果, 修正與測試採收後預冷處理與乙烯抑制劑資材使用對果實後端販售品質變化情形,以預冷處理搭配冷鏈管理有無與1-MCP資材使用作為變因控制。番石榴套袋方式對預冷降溫調查之試驗:套袋方式影響番石榴果實降溫,進行室冷與壓差預冷調查果實於不同位置之降溫情形。截切番木瓜成熟度與冷鏈對通路品質影響之試驗:利用採收後運送至截切場之番木瓜果實,於不同日期截切並調查截切後到貯運後端通路之果實品質,建立番木瓜冷鏈截切品質變化資料。園產品預冷處理協助維持通路品質措施:鮮香菇預冷處理鏈結通路試驗:鮮香菇採後易因高呼吸速率、高蒸散率、及機械傷害等因素,導致失重、香氣損失、褐變等情形。從農民端到通路端日程約三至五日,但尚未有良好之預冷模組於產地使用,因此擬以預冷模組先行蒐集降溫模式與調查溫度變化情形。並同時搭配配合場域進行中大型商業流程模擬貯藏評估與實地測試,完成配合場域至後端通路完整調查溫度變化情形,提供溫度變化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