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吃小果番茄了,大小適口、皮薄多汁,可是這個果蒂看起來枯枯乾乾的,是不是不新鮮啊?」
許多人在選購小果番茄時,都會有這樣的疑慮,以果蒂作為新鮮度的判斷依據。但是您知道嗎?根據研究試驗發現,果蒂與果實的品質並沒有直接關係。這樣的發現顛覆許多消費者的想像。事實上,果蒂的存在反而容易滋生細菌、增加果品受傷機率、加速水份的流失,也造成食用的不便,並且增加消費者處理廢棄物的麻煩。因此,在冷鏈技術導入後,目前國外市售小番茄,多已採用無果蒂的供應模式,國內通路受限於消費者選購的習慣,還有待大力推廣。
今年(2022)3月間,臺北全家便利商店台發店舖,就舉辦一場無果蒂小果番茄供應模式推動成果發表活動,由研究、生產、運銷、加工、通路等各單位與協力業者,分享無果蒂小果番茄合作經驗及效益,希望建立標準供應模式,穩定到貨品質、減少損耗、並使小番茄保鮮期更長,為生產者與消費者創造雙贏,進而將臺灣優質小番茄開拓至更多海外市場。
現行臺灣小果番茄屬於分散式小農經濟,大致是連同果蒂一同採收,以水桶或塑膠籃盛裝並集中至集貨包裝場,接著進行分級、選別,挑出不良果後再經由不同形式的包裝,最後上架販售。在整個供應過程,為了避免果蒂脫落,必須變相提高生產成本;正因如此,小果番茄去果蒂看似簡單,卻可為產業帶來轉型契機。根據有經驗的農民指出,不帶果蒂採收,可提升約1.5倍的採收速度;而經過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的試驗更顯示,去果蒂採收後,以冷鏈環境貯藏4週,果實可販售率達到98%,即使再回溫櫥架3天,可販售率還是超過8成。一旦採收時把果蒂去除了,就可使用自動分級設備,提升包裝作業效率;對流通分裝業者來說,可減少碰撞裂果、方便配送管理,並使最終會成為廢棄物的果蒂停留於農場;對供應鏈末端的通路商來說,則可減少因果蒂失水造成果實價值減損及浪費,延長商品櫥架壽命;至於對消費者而言,購買在農場就已經去果蒂的小果番茄,不僅清洗食用方便、減少垃圾量,還能提高居家冰存保鮮期。
小果番茄去果蒂,供應方便又保鮮,為什麼推廣不易?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消費者的認知。長久以來,消費者的選購習慣就是看果蒂是否新鮮,並不了解果蒂與果實品質並沒有直接關聯。因此,當務之急是對消費者推廣與教育無果蒂果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清楚說明小果番茄在田間去果蒂的優點,像是提升供應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鮮期長、不易受損、食用前不需要逐一移除果蒂、減少廢棄物等等。以上述的誘因逐步提高消費者的接受度,進而刺激消費拉力。
為了協助推動無果蒂小果番茄及供應模式,農委會冷鏈計畫透過串接小果番茄供應鏈,在果園進行無果蒂採收作業輔導,在通路上架無果蒂小果番茄,並藉由商品包裝設計、櫃位展示、宣傳教育及推廣活動,加強與消費者的對話。同時建立標準採後處理作業程序,穩定到貨品質、減少損耗並延長小果番茄保鮮期,以進一步將臺灣優質小果番茄外銷至中東甚至加拿大等市場,帶動整體小果番茄產業的發展!
所以,下回再到便利商店或者大賣場,聽到有人這樣說:
「這個小果番茄果蒂看起來乾乾的,這番茄可能不夠新鮮。」請告訴他,小果番茄果蒂的新鮮度與果實的品質風味並沒有直接關係。
或者聽到有人這樣說:
「這個小果番茄怎麼都沒有果蒂?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請告訴他,這是最好的果品,因為去果蒂供應的小果番茄,方便又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