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載入中請稍後...
Slide 1
Slide 2
Slide 3
Slide 4
   
關閉導覽

臺灣鳳梨拚外銷 李堂察傳承採後處理關鍵

農產品冷鏈知識整合平台 > 專欄報導  > 臺灣鳳梨拚外銷 李堂察傳承採後處理關鍵


臺灣鳳梨拚外銷 李堂察傳承採後處理關鍵

字體大小:A- A A+

鳳梨-臺灣水果外銷的採後處理-李堂察教授
李堂察認為,做好採後處理,臺灣鳳梨外銷前景看好
李堂察認為,做好採後處理,臺灣鳳梨外銷前景看好

最近三年,臺灣鳳梨年產43萬公噸,但出口外銷只有10%,也就是不到5公噸,由於外銷市場過度集中中國大陸(占97%),2021年3月鳳梨被無預警卡關,給了臺灣一次體檢鳳梨產業的機會。農委會決定加強國際行銷,分散外銷市場集中的風險,外銷因為貯運的距離較長,水果品質的維持取決於採後處理及冷鏈保鮮技術。水果採後處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採收、預冷、選別、清潔、分級、包裝、貯運到橱架,各階段要求都要比內銷更為嚴格。鑽研鳳梨數十年的嘉義大學園藝系退休教授李堂察,家中也以栽種鳳梨維生,面對東南亞種植加工用的低成本鳳梨,李堂察認為,臺灣唯有種植鮮果才有競爭力、才會賺錢。他強調,只要把種植的季節拉長,改善改良貯運、研發耐低溫、抗高溫、可以克服多雨和颱風的品種,以目前主力發展的金鑽鳳梨,外銷仍具有相當前景;另外,臺農23號又稱芒果鳳梨,由於耐貯運而且香氣十足,則是農政單位期待的外銷新星。

退而不休的李堂察不改農家子弟本色,常到田間了解鳳梨種植環境與問題
退而不休的李堂察不改農家子弟本色,常到田間了解鳳梨種植環境與問題

李堂察表示,臺灣全年均可生產鳳梨,7、8月是最大生產季,其中3-6月的金鑽鳳梨品質最好;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導致氣溫提高,鳳梨好吃的季節又往前挪,現在每年大約2月就開始在生產,一直到6月份左右。鳳梨的育種與產業需求和發展密不可分,金鑽鳳梨因為比較好種、產量穩定、而且耐貯放,成為外銷主流品種;不過,李堂察也坦言,金鑽鳳梨比較大的缺點是不耐高溫和下雨,溫度太高糖酸度都會降低,品質就會比較差,變成「肉聲果」。對於果實的栽培方式,李堂察也親自示範,如果鳳梨用手指彈起來的聲音,跟鼓一樣,我們把它稱為「鼓聲果」,這種果實比較耐貯運,糖酸度都比較高,風味也比較濃,外銷就要以這種果實為主。     不過,根據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的研究,金鑽鳳梨的保鮮期大約2週,船運到日本,加上通關檢疫至少得耗上一週,這表示廠商只剩下一週的時間可以上架販售,因此如果要到船期兩週的澳洲、加拿大,就得找其他品種來替代,而現在台農23號(芒果鳳梨)就被評估具有相當的外銷潛力。台農23號適合在秋春兩季栽培,因為外型呈短圓筒形,而且植株矮,種植採收未來都適合機械省工作業;它的風味好、雨季時表現好、較不易出現「肉聲果」、果肉柔軟帶有芒果香氣、適合6-9月栽培、甚至可到10月,正好可以彌補金鑽鳳梨的空缺,而且糖酸度均高、耐貯藏,經過長程海運測試(從臺灣到加拿大),在攝氏12度、海運19天後,褐化程度比金鑽鳳梨來得低,適合加拿大和澳洲等船期長的國家。

若從水果採收開始管理,由於鳳梨果實大,降溫速度慢,最好是一大早採收,果實的溫度低,田間熱就低。果皮轉色程度可作為成熟度判定標準,依不同季節的風味差異和市場需求決定採收時間。根據李堂察的田間觀察,一般農民現在多半是用手直接從植株上採下來,如此一來,傷口就不會整齊,容易感染病害。因此,李堂察建議農民,採收時要用刀子割,帶一點果梗採收後,再把果梗切到需要的長度。由於鳳梨很容易受傷,在田間運輸的時候,絕對不能疊太高,否則底下的鳳梨就會被壓傷;接著,從田裡運送出時,也不能用軟的袋子裝,否則果實與果實相互碰撞,受傷比例會非常高。因此,李堂察建議,鳳梨從田裡面送出時,要用好的集裝箱,運輸時車子開慢一點,或是路況要好一點,目的是減少震動;採收以後更要儘快拉回集貨場,以避免田間熱上升,這中間的運送過程,他也建議環境要維持在攝氏30度以下。

李堂察時常走訪田間聽取鳳梨農心聲,並且指導採後處理技巧
李堂察時常走訪田間聽取鳳梨農心聲,並且指導採後處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