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番石榴(芭樂)在2019年終於打進美國市場,估計從採收到貨架上販售至少需要30天的時間,為了確保番石榴經過長程貯運的果實新鮮度、口感的脆度、外觀的鮮綠,以及剛好的糖度,低溫冷鏈管理是很重要的關鍵。今年番石榴外銷美國曾傳出部分品質不穩定,有些批次品質佳每磅可賣4.99-5.99美元,品質較差則降至0.99美元。中興大學園藝系教授林慧玲致力於番石榴低溫貯運保鮮技術的改進研究,她認為,番石榴是典型的熱帶水果,果實在低溫下,容易有寒害發生,因此從採收、預冷、去除外袋、選別、暫存預冷庫、分級包裝、裝箱作業、貨櫃堆疊等,必須建立一套標準化的冷鏈流程,臺灣的水果外銷品質才可以維持一定的品質;但由於流程中每一個步驟都涉及人力與成本,林慧玲也強調,這些步驟並不是愈複雜愈好,而是要愈簡單愈好!她坦言,雖然大家都知道冷鏈很重要,但是很重要的背後卻沒有一套科學證據來支持,而多半是靠經驗,但是經驗的傳承就有可能在整個流程中參差不齊,導致臺灣水果的品質時好時壞,惟有透過標準化,讓它的效益超越增加的成本,農民與業者才能接受,也才願意配合。
臺灣番石榴一年四季都可以開花結果,秋冬氣溫低生長期較長,冷鏈保鮮問題不大;夏天天氣熱,番石榴果實長得快,品質不如冬天,保鮮不易,因此林慧玲認為,果實的保鮮處理必須要有更精進的管理。包括:採收果實的成熟度要低一點,大約六、七分熟。夏天田間熱很高,所以採收時間最好在太陽還沒有很大時,預冷則可使用最經濟有效的冰水,以去除採收前的田間熱。再經過選別剔除不能外銷的次級品,然後就是包裝(思考包裝材料是否適切?周圍環境氣體成份是否合宜?),再送進冷藏庫維持冷鏈低溫,接著依果實的大小進行分級。林慧玲建議,太大的果實容易軟化劣變,因此最適的大小是350-450公克,經過長程貯運後品質較佳。最後送進外銷冷藏貨櫃,維持非常低的溫度,這其實就是番石榴從臺灣運輸到加拿大的流程。即使到了消費地,一樣要做貯藏的管理。如果販售地是在賣場,最好評估當天要賣多少再從冷藏庫拿出來,當天取出的最好當天能賣完,通常在常溫20°C時可以維持兩天,兩天以後就會產生褐化軟化的劣變。
林慧玲強調,番石榴在夏天一定要做好冷鏈管理,品質才會有效提升。對於貿易商,必須宣導突顯做與不做之間的品質落差,透過冷鏈計畫做出示範,讓他們知道有做冷鏈,長程貯運的品質就會比較好;對於農友,則可以加強宣導儘量在太陽還沒有很大的時候去採收,然後放在冷涼環境或簡易冰水預冷,這也正是冷鏈的最源頭管理。今年是冷鏈計畫的第一年,林慧玲表示,任何一種作物都一樣,冷鏈管理做得好,品質就會跟著好,過去因為許多園產品的損耗調查資料都沒有建立,無法針對加了冷鏈管理的成本與獲益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未來如果資料都建立了,就可以更了解它的必要性。
珍珠番石榴輸美實際到加州超市情形
事實上不只是芭樂,鳳梨、小番茄也一樣。鳳梨不耐低溫,一遇低溫就叫寒害,頂多儲藏在10°C-15°C的溫度,它的問題在於採收以後如何透過溫度管理減少果梗發霉和腐爛。至於小番茄(如玉女番茄)在盛產造成內銷壓力時,是否可以外銷也涉及長程運輸,但是它在低溫時會有寒害,高溫時又容易腐爛(尤其是容易藏污納垢的萼片),林慧玲說,目前以5°C到7°C的溫度管理只有兩週的壽命,可以外銷到新加坡,但還無法到太遠的國家。不同品種的水果對低溫的忍受性互有差異,所以必須做溫度管理,確定以後,產業鏈也會跟著建立起來。
林慧玲強調,過去並未針對田間熱多高、黃金採收期、預冷方法進行比較,透過這次冷鏈計畫的試驗,從採後端(甚至採前管理都要納進來)的管理到消費端的教育,必須找出一些科學證據,做一個整體化的串連,包括:農經方面的成本分析、技術面的開發、運銷業者的配合、甚至是貿易商能幫我們做模擬運輸等等。一旦建構起一條龍的SOP,把效益做出來,冷鏈管理才算是完整。
林慧玲語重心長地表示,大家都知道冷鏈是把東西放在冷的環境裡,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它的適用性並不是千篇一律。她希望透過冷鏈計畫的跨域合作,把重要長程運輸、有外銷潛力的水果,進行冷鏈的SOP管理,達成全國農業會議所做的決議,減少耗損,提升台灣水果的運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