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載入中請稍後...
Slide 1
Slide 2
Slide 3
Slide 4
   
關閉導覽

做好採收前後處理 尋找小果番茄冷鏈外銷最佳模式

農產品冷鏈知識整合平台 > 專欄報導  > 做好採收前後處理 尋找小果番茄冷鏈外銷最佳模式


做好採收前後處理 尋找小果番茄冷鏈外銷最佳模式

字體大小:A- A A+

小果番茄—沃田農場—劉依昌助理研究員、黃晉興副研究員、吳俊達博士

番茄富含茄紅素、類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C,低熱量、食用方便,是消費者日常生活重要的蔬果。臺灣小果番茄品質高而穩定,政府從2014年開始啟動外銷,品種以玉女為主,採用海運;2019年更大力推動,出口以香港68公噸最多,占出口量83.9%,但由於外銷市場過於集中,且通路有限,增加外銷量,反而造成售價下跌,農民收益並沒有提高。因此,外銷市場的開發,已是刻不容緩的問題。但是談到外銷,就得克服長途貯運、保鮮運送、提高番茄果實櫥架壽命等問題,雖然臺灣栽培的小果番茄果實品質鮮嫩多汁堪稱全球之冠,但栽培過於追求糖度,加上氣溫上升,雨量分配不均,使得番茄果實對於低溫的忍受力下降;而鮮嫩多汁的優點在貯藏運輸的過程中也反而成為缺點,果實在長期貯運過程中容易出現裂果、斑點、腐敗等問題;還有,目前小果番茄保鮮貯運條件仍未有系統性的建置,影響到貨可售率與品質,進而限制其他遠距市場的開拓,這些都是小果番茄進軍國際市場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

臺灣栽種的小果番茄,果實品質鮮嫩多汁,堪稱全球之冠
臺灣栽種的小果番茄,果實品質鮮嫩多汁,堪稱全球之冠

為了拓展小果番茄的外銷市場,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劉依昌,109年度正在調查國內現有小果番茄栽培品種及不同採收模式對低溫貯運的忍受力,選出適合不同採收期(秋冬、晚春)的外銷用小果番茄品種,希望建立相關採前管理技術,以減少環境及肥料對果實品質的影響,提高果實對低溫的忍受力,以延長貯運的期限。而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副研究員黃晉興則致力確定貯運病害的病因與裂果的原因,以及冷鏈貯運對裂果與病害的影響,希望建立設施栽培小果番茄採收前處理技術(包括施肥、水份與病害控制),同時整合採收後的處理技術,以減少裂果與貯運病害發生率,並將整合技術應用於示範場域,以達成外銷實證。至於臺灣大學副教授吳俊達則在評估國產小果番茄適合外銷的採收成熟度,研發採後包裝場作業與貯運技術,藉由壓差預冷提升預冷效率、氣變包裝技術、氣調櫃運銷、篩選併櫃園產品,強化保鮮效果,延長產品壽命,期能拓展東南亞、中東、加拿大國際市場,紓緩國內盛產價跌壓力。

經過冷鏈處理的小果番茄,從採收端到消費端依然保持鮮紅欲滴
經過冷鏈處理的小果番茄,從採收端到消費端依然保持鮮紅欲滴

根據劉依昌的研究發現,玉女小果番茄含蒂採收,果實硬度較脫蒂採收處理高。重要亮點是:玉女小果番茄以脫蒂採收處理,置於適合的低溫度處可藏4週,果實受損率及果實減重率都低於含蒂採收處理。黃晉興的研究則提升產業鏈位階與技術整合,生產端改變水分與肥份管理、採前修正肥培或其他安全植保資材,以減少裂果與病原菌感染之風險;採後處理端利用小型垂直型的抽風降溫設備,建立農場即時預冷的流程;集貨技術端施用低風險資材進行果實表面消毒、嘗試去蒂頭與萼片,以減少病原菌感染之風險;而包裝端則採用吸震包裝盒減少裂果,箱內施用抑菌材料避免微生物孳生。至於吳俊達的研究則是在權衡風味與貯運性後,建議採收成熟度應大於7分熟。玉女耐寒、貯運性佳,置於適合的低溫處,壽命可達4週,適合長程貯運;橙蜜香易寒害,置於適合的低溫處,壽命也可以達2週,適合在近程市場行銷。吳俊達認為,小果番茄為寒害敏感型暖季蔬菜,採後儘速去除田間熱、預冷降溫為保鮮之關鍵技術,因此研究開發可攜式壓差預冷裝置,它的優點是不用增闢預冷專用空間,只要將該裝置在既有冷藏庫內即可進行壓差預冷作業;且迫使冷氣直接由包裝箱通氣孔進到盒內與產品直接接觸,可提高降溫速率,應可大幅改善冷藏保鮮的效果。

小果番茄小兵立大功,是臺灣農產品外銷的亮點
小果番茄小兵立大功,是臺灣農產品外銷的亮點

臺灣地區小果番茄品種優良、農民生產技術高,生產的小果番茄好吃又安全。若能選擇適合外銷的品種,提高果實低溫忍受力,延長貯運期限,減少冷鏈貯運的裂果與病害發生率,並且建立小果番茄最佳貯運條件,未來不但可以增加農民收益,還會是臺灣農產品打國際盃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