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6 月 台灣低海拔之獼猴桃催芽研究 2021 年 6 月 27 日 採前處理, 栽培管理技術, 期刊論文 瀏覽人數:165 | ❤ 收藏本文字體大小:A- A A+ 作者: 吳承軒;林慧玲刊名: 興大園藝期刊所屬國別:出版年: 2013關鍵字: 低海拔;獼猴桃;催芽摘要: 獼猴桃(Actinidia spp.)為溫帶落葉果樹,在亞熱帶低海拔地區栽培,會遭遇秋、冬季低溫不足的問題。冬季低溫不足會造成下一季無法充分打破休眠;秋季溫度偏高則會延遲落葉與休眠的進程等。本研究以催芽的方法試圖解決低海拔冬季低溫不足的問題;並探討人為除葉對秋季不落葉造成休眠延遲問題的改善。刻傷後處理 20%氰胺基化鈣水解溶液有最佳的催芽效果,其次依序為刻傷後處理20%大蒜萃取液、刻傷後處理 Dormex®10 倍稀釋液、不刻傷直接處理Dormex®10倍稀釋液,並以末刻傷之對照組效果最差。在低海拔溫室進行催芽,刻傷之效果大於 Dormex®10倍稀釋液。於1月在低海拔溫室進行人為除葉,對來年萌芽效果較12 月與2月除葉要好:隨著除葉時問的提早,芽體可溶性醣累積量較多。 <上一篇 下一篇>